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七章
banner"
>
不错,柔弱者生,柔弱为上。
但是,柔弱并不是衰落、怯弱。
这个“柔”
字有一种温和的调节功能,把不适当的部分调节成适当,把出现了瑕疵的部位调节得没有瑕疵。
这一章,老子要论述,柔弱的力量就是调节的力量。
请看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喜欢用比喻,这次,用一张拉开的弓,来比喻世事的调节功能。
他认为,这种调节功能就体现了“天之道”
。
对此我必须立即说明,这里所说的“天之道”
不仅有平衡意义,而且还有道德意义。
因为这里出现的是一个道德大题,所以调节和平衡也就有了社会正义。
这个道德大题就是:在社会上,应该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还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
世间贫富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因为一直奉行着剥削贫者、补充富者的政策。
老子认为,这不是“天之道”
,而是“人之道”
。
按照“天之道”
,应该压缩富者的财富,去救济贫者。
老子最终提出了一个道德标准:谁能把自己的“有余”
奉献天下,那才是有道之人。
到这里,“道德标准”
,纳入了社会公平和人间正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段的原文最后,还有十八个字:“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文意与上文不顺,而且大意在第二章见过,因此删略了。
但我在另一个译本中却保留了,译文为:“所以,圣人不自恃、不居功、不显摆。”
因为意思很好,虽然放错了地方,也应该高看一眼。
现在整段的译文是——
天之道,
不就像拉开的弓吗?
高了,压低一点;
低了,抬高一点。
过了,减去一点;
不足,补上一点。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谁能把有余奉献天下?
只有得道的人才能这样。
我对“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的翻译,体现了古今汉语不同的节奏方式。
只有展现不同,才能充分表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推荐我老公鑫扬笔伐新书超级螳螂进化系统我已经看了,很不错的天地灵气再度回归大地带着系统重生的徐白化身藤蔓遮天蔽日的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拥有无限进化靠...
...
战战兢兢的日向镜,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物 在宝蓝色的转生眼中,火影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