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孝哉闵子骞:不同的格局带来不同的视角
banner"
>
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孝哉闵子骞”
,应该加引号,因为这并不是孔子说的话。
如果是孔子说的话,他应该说的是“孝哉损”
。
孔子引用别人对闵子骞的评价,然后说“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
“间于”
的意思是,人们对这件事没有异议,不觉得是过誉了。
闵子骞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大孝子。
我在《樊登讲论语:学而》中讲到闵子骞时,提到过一出戏,叫《鞭打芦花》。
闵子骞的继母给自己的孩子用棉花做棉袄,给闵子骞用芦花做棉袄。
闵父无意中得知此事,决定休妻,被闵子骞拦住。
闵子骞对父亲哭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意思是,母亲在,只是我一个人受点冷;母亲走了,三个孩子没人照顾,更可怜。
“孝哉闵子骞”
,可以理解为闵子骞的事迹广泛流传出去,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其父母昆弟之言”
,也有可能是他的父母和兄弟们跟别人说“闵子骞真是孝顺”
。
孔子肯定了这个说法,他说“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没有人对闵子骞是一个大孝子有怀疑。
为什么闵子骞会有“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样的想法?他的思维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样。
所谓的思维角度,就是格局和尺度。
假如一个人将自己的格局和尺度定义为“我”
,那么,他评判世界上的人好不好,不是看他人对社会的贡献,而是看对方对“我”
好不好。
如果闵子骞看重“我”
,他一定会想办法让父亲休妻,因为对“我”
来说,继母是个绝对的坏人。
但是闵子骞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他的格局是整个家庭,对于整个家庭来讲,两个弟弟需要照顾,爸爸需要照顾。
为了家庭,他愿意承担继母对自己的不公,这就是格局和尺度。
不同的格局带来不同的视角,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
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格局跳出“我”
的范围,能为乡里考虑,我们就是乡里的贤人;能为整个国家、民族考虑,我们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能为整个世界考虑,我们就是一个世界主义者。
我们听到闵子骞的故事,可能会感觉很意外,讶异于一个人怎么会这样想问题。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不妨在以后的生活里提醒自己,想问题的时候,多找一些角度,找到不一样的出发点。
也许对于很多事情,你都能找到新的答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推荐我老公鑫扬笔伐新书超级螳螂进化系统我已经看了,很不错的天地灵气再度回归大地带着系统重生的徐白化身藤蔓遮天蔽日的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拥有无限进化靠...
...
战战兢兢的日向镜,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物 在宝蓝色的转生眼中,火影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