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我们如何面对父母的老去
banner"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我用这句话安慰过我的一位朋友。
他当时每天郁郁寡欢,有点轻度抑郁症。
有一回,我跟他散步,就问他为什么这么不高兴。
他一下子就哭了,说母亲已经八十岁了,每天只要一想到母亲可能不久便会去世,就忍不住流眼泪。
思虑过重,总喜欢想一些悲伤的事,动不动就会流眼泪,这是典型的轻度抑郁的症状。
我对他说:“你知道孔子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他是怎么说的吗?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你现在的表现是惧怕,但你不要忘了,你还可以有喜悦。
天增岁月人增寿,父母又多活了一年,多长了一岁,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妈妈已经活到八十岁了,你应该开心。”
孔子的这句话是有人道主义精神的。
孔子爱人,看到很多人为这件事痛苦,他说,父母的年龄你不可不知,一定要时刻都记得。
有人曾把“父母之年”
解释为父母的生日。
我们一般会很重视自己的生日,你得知道,你的生日其实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在那一天,除了庆祝之外,还应该感恩妈妈。
父母很少忘记孩子的生日,但是孩子经常说不清父母的生日,我倡导大家有意地记住。
但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将“父母之年”
解释为生日,因为如果将其解释为生日,就没法理解接下来的“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知道父母的生日,为什么要害怕呢?这个逻辑并不合理。
但我们会因父母的年龄而害怕。
即便如此,也要喜悦,人生就是这样喜忧参半的过程,如同弘一法师临终时,在纸上写下“悲欣交集”
四字。
人生到最后,就是悲欣交集,有一些事情没有完成,有点遗憾,有点痛苦,有点不舍,但也会有欣慰,在自己这一生走过的画面里,有陪伴自己经历风风雨雨的人。
中国古代的风俗有很多延续到如今,七十岁以后的老人过世,被称作喜丧。
喜丧是要唱戏的,搭起大戏台,全村人跟过节一样,热热闹闹的。
我参加过村里老人的葬礼,老人过世时是八九十岁的高寿,是喜丧。
全村人来道贺,说老人家岁数够长,寿终正寝。
我们对于丧葬,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记得父母的年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推荐我老公鑫扬笔伐新书超级螳螂进化系统我已经看了,很不错的天地灵气再度回归大地带着系统重生的徐白化身藤蔓遮天蔽日的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拥有无限进化靠...
...
战战兢兢的日向镜,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物 在宝蓝色的转生眼中,火影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