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讼者: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的
banner"
>
子曰:“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凡是孔子说“已矣乎”
这个词的时候,就是表达一种感慨,意思是“算了吧”
。
此处,孔子为什么要说算了吧?他说,他根本没见过能够主动发现自己的错误,勇于自我批评,并且在内心不断地反省的人。
我们推测对话背景,很可能是有人跟孔子吹嘘,说“我非常善于自我批评”
,孔子回答他“你得了吧,我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
这话是不是说得太绝对了?我们不是经常进行内省和自我批评吗?
理解这段话,需要结合《思辨与立场》来看。
《思辨与立场》中提到,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叫作自我批判的外显化。
批判性思维的最低层次,是一个人从不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总觉得是别人的错;比这个境界高一点的,一是知道自己错了,但不愿意承认,虽然自己心知肚明,但别人批评就是不行;二是知道自己错了,也愿意承认,但不愿意说出来;最高的境界,是知道自己错了,也能够坦然地告诉大家,这就叫作自我批判的外显化。
为什么孔子说做到主动而坦然地承认错误很难?
“见其过”
是第一难,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这本身就相当不容易。
“内自讼者”
是第二难,意识到自己错了,未必能够在内心当中进行自我批评。
“吾未见”
就反映出了第三难,一个人可能“内自讼”
了,但不想让别人知道。
批判性思维是孔子一直强调的,而能够达到将自我批判外显化的人,孔子说他从没见过。
对于每个人来说,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的不是批判别人,而是批判自己,要经常反思自己所做的决定,反思自己的推论是不是科学的、公平的,是不是符合逻辑的。
当我们能够将批判性思维贯彻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就会大大减少。
《思辨与立场》开篇就告诉我们,如果你生活当中还有烦恼,根本原因是你的思维方式错了。
这不是夸张,因为要做到“内自讼”
,并且愿意被别人看到,是非常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烦恼和焦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天脉大陆,以武为尊,强者至上。小侯爷陈少风本无忧无虑,一场订婚使他不得不走一条别样的道路。山海图,得惊世传承,筑霸道路,踏天脉,破天地,成就巅峰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