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书库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观察研究法(第1页)

第四章观察研究法

banner"

>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观察研究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2.理解使用观察研究法进行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

3.掌握取样观察法和叙述性观察法的内涵及其运用。

情境案例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65)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电影中一个成年男子对**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影片有三种结尾。

然后将孩子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是结尾不同的影片。

奖励攻击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在影片结尾时,进来一个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奖励。

惩罚攻击组的儿童看到另一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

控制组的儿童看到进来的成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也没惩罚。

看完电影后,将儿童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的游戏室里,实验者透过单面镜对儿童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差别。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又称儿童攻击性行为实验。

评析:

这个著名的攻击性实验是班杜拉通过让儿童观看攻击行为的影片对儿童进行观察,来研究其行为模仿情况。

他针对儿童容易受环境和成人影响的特点,采用单面镜进行观察,使儿童意识不到自己是被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儿童在这种自然情境下往往会表现出真实的行为,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因此,这个实验被认为是心理学上采用观察法进行的经典的实验之一。

观察,顾名思义,“观”

即看,“察”

即审查、思考,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和手段。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尤其适合于对幼儿行为的研究。

道理很简单,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还较低,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十分有限,无法用文字测验和书面调查来获取有关资料。

另外,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不会掩饰自己的行为,观察的结果比较自然真实。

因此,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如裴斯塔洛奇、蒙台梭利、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等都曾用观察法研究过儿童,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儿童知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废土

苟在废土

我叫陈涯。  我是一名荒野主播。  世界核平了。  我重生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废土世界。  我躲在水井里,外面是一头房屋大小的超级变种野猪。  猪刚鬣!  它...

最强赘婿

最强赘婿

落难兵王唐枫回到都市,机缘巧合之下和美女总裁签订契约,成为豪门赘婿。被绝美总裁老婆嫌弃,是美艳丈母娘的眼中钉,更是俏丽小姨视作窝囊废的姐夫!为了查清背叛自己的人到底是谁,更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一身恐怖实力失而复得的唐枫决定强势反击!且看超级兵王唐枫如何横行于美女如云的豪门大集团,如何从一个人人不待见的哑巴窝囊废,成长为商业大亨,乃至登顶世界之巅的绝世枭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