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书库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佛教的宽容性缘起中道(第1页)

佛教的“宽容性”

“缘起·中道”

banner"

>

池田

顾先生形容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海纳百川”

,并解释了这个词所象征的“包容性”

及“贵和尚中”

,对此我有很深的感触。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这两个特点其实也贯穿于佛教的思想。

而且,这种融合与和谐的思想会对今后世界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就第一点而言,佛教的很多经典在论述法的特征时都用海和河川做比喻。

比如在日莲佛法中是这样论述大海的包容性的:“大海的一滴有五味。”

[11]它的意思是说,江河的一滴只有一味,而大海的一滴却融入了五味,所谓五味,是指甜、酸、苦、辣、咸。

五味俱全,说明具有包容性。

佛典中还有“众河入大海,而大海不返河水”

[12]的句子。

意思是说,大海接纳了那么多的河川,却不会把它们再挤回河流之中,这也是在说大海的宽容性。

日莲佛法通过这些比喻来通观佛教史,来论证《法华经》的包容性。

就第二点而言,相当于“贵和尚中”

的佛教思想是“缘起”

和“中道”

“缘起”

是说一切存在的“相依相资”

,它是佛教的根本法理。

一切存在都不是固定化的实体,而是在相互关联中生成和消灭的,它们形成整体而有力的和谐,这正是宇宙本然的面貌。

基于“缘起”

的基本真理观,佛教提出了“色心不二”

“依正不二”

的共生哲学,并进一步发展了“空”

“诸法实相”

“三谛圆融”

的终极真理观,真正的智慧应能领悟这种真理观,而“中道”

正是基于这种智慧。

比如释尊就指出了基于缘起观、不为苦乐左右、追求丰富精神的“中道”

人生观。

印度的龙树则从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彻底的空观,论证不执于无(即空)也不执于有(即假)的“中道”

自在智慧。

[13]中国的天台大师智顗从空、假、中这三个相即不离的侧面来把握真理,提出了“圆融三谛说”

,提出了基于圆融无碍、无所偏执的“中道”

智慧的“一念三千”

生命观。

[14]因此,作为中国佛教精华的天台宗,是在吸收了佛教的“缘起”

“中道”

的思想和哲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发展,最后开花结果。

我想,这里既包含了佛教的中道论,也包含了中国本土的“贵和尚中”

精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废土

苟在废土

我叫陈涯。  我是一名荒野主播。  世界核平了。  我重生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废土世界。  我躲在水井里,外面是一头房屋大小的超级变种野猪。  猪刚鬣!  它...

最强赘婿

最强赘婿

落难兵王唐枫回到都市,机缘巧合之下和美女总裁签订契约,成为豪门赘婿。被绝美总裁老婆嫌弃,是美艳丈母娘的眼中钉,更是俏丽小姨视作窝囊废的姐夫!为了查清背叛自己的人到底是谁,更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一身恐怖实力失而复得的唐枫决定强势反击!且看超级兵王唐枫如何横行于美女如云的豪门大集团,如何从一个人人不待见的哑巴窝囊废,成长为商业大亨,乃至登顶世界之巅的绝世枭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