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邓初民
banner"
>
邓初民(1889—1981),曾名希禹,字昌叔,湖北石首人。
1913年留学日本,1917年毕业于东京政法大学。
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香港达德学院教授。
1945年10月,与陶行知在重庆创办《民主》星期刊,任主编。
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山西大学校长,中国政治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著有《中国社会史教程》《政治科学大纲》等。
邓初民是陶行知的好友,1946年,他著文《略论陶行知主义》高度评价陶行知,他提出“人民至上主义”
即“陶行知主义”
。
陶行知逝世后,得到了不同群体的评价,作者认为“这虽然都是在推崇陶先生,但我反对这种办法。
一个人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社会属性不同,总是难以相比的。
即在同一时代同一环境同一社会层的人,亦各自有其不能强同的特点”
。
他认为评价陶行知“应该单纯由陶行知的自我表现来说明”
,陶行知一生的事业都是为着人民而去的,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演讲与著述都是为着人民而去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1957年,在陶行知思想受到批判的特殊时期,仍发表《我们必须对陶行知先生以重新评价》,以纪念陶行知逝世十一周年。
在本文中,作者指出当前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而后便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展开批判是不妥当的。
他主张重新评价陶行知不是出于对陶行知的私交,而是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社在反对日本侵略、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历史中起到过重要历史作用,其忠于中国人民的历史不容抹杀。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与陶行知共事的历史,尤其指出陶行知所主持的一系列教育事业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文章最后还交代了生活教育的特质是“生活的”
“行动的”
“大众的”
“前进的”
“世界的”
“有历史联系的”
六大特质,是以说明生活教育是一种中国现实需要的、人民大众需要的、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副乡长林小冬晚上偶然遇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受到骚扰,仗义出手,解救上司于危急之中,就在女上司即将以身相许时...
...
天脉大陆,以武为尊,强者至上。小侯爷陈少风本无忧无虑,一场订婚使他不得不走一条别样的道路。山海图,得惊世传承,筑霸道路,踏天脉,破天地,成就巅峰战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