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麦凯
banner"
>
约翰·L·麦凯(JohnL.Machkie,1917—1981),澳大利亚哲学家,以元伦理学研究闻名。
曾先后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西兰的奥塔哥大学以及英国的约克大学教授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
自1967年起,他一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员,直至逝世。
1974年,他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主要著作有《真理、或然性与悖性》(1973)、《洛克带来的问题》(1976)、《伦理学:发明对与错》(1977)和《休谟的道德理论》(1980)等。
“‘善’的含义”
一文不仅一般地反映了“元伦理学”
的语言分析风格,而且是对如何确定“善”
或“善的”
含义的元伦理学思想的内在批判,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关于“善”
的语义分析的问题史脉络。
从摩尔开始,元伦理学就困惑于“善”
的描述性含义和评价性(乃至规范性)含义之间的冲突。
当我们说“这是一本好书”
时,是客观的描述还是主观的评价?“好的”
或“善的”
往往是作为“形容词”
使用,“形容词”
作为“描述性”
使用往往表示所描述对象的某一特征,但把“形容词”
“善的”
或“好的”
变成“名词”
“善”
(或“好”
)时,就变成了对所描述对象的整体“品质”
或“实是”
概念,把具有“情感性”
“劝导性”
的“应该”
当作“实然”
之“是”
。
麦凯通过分析“善”
的一般含义和道德含义,对从前的元伦理学语义分析意图提出了质疑,认为善的一般含义自身并没有确定这个词语是如何被应用于伦理学的,以为通过确定“善”
被当作道德术语使用是什么意思,就可以发现更多关于道德上善的东西,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通过对善的词义做出更好的理解,道德论证本身还是可以得到澄清和强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
...
...
...
...